42.《每周评论》
1918年北京,《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形势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内容丰富,议论精辟。初期陈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怀有幻想,对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怀疑观望甚至非难。后随巴黎和会的进展而彻底改变错误观点。五四期间发挥积极舆论先导作用,作连续系统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引导,第一次把这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称为“五四运动”,第一次提出学习
“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时表现出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报纸类型上创新。4开4版的小型报纸、栏目新颖多样、重大事件出增刊随报赠送。
1919年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37期。前25期陈负责主编,李为主要撰稿人,鲜明宣传革命的,倾向社会主义。后由胡适接编,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成为实用主义刊物。
43.《湘江评论》
1919年长沙,主编毛泽东,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4开4版、小型周报,全用白话文写作,以评述为主,精心编辑,发表评论文章近40篇,长篇政论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深刻阐述《民众的大联合》的思想和策略主张,反映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被当时各地报刊相继转载。
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见解最深的刊物。主销湖南外,沪京鄂粤川等地都有读者。1919年遭湖南军阀武力查封。
44.《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年,主编周恩来,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三日刊,有时发号外。评述为主,“飞飞”评论精辟,富有战斗性。创刊号社论《革新、革心》主张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的思想。
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被赞为天津的“新曙光”“全国的学生会报冠”。除发行天津外,还行销全国各地,最高日销达万份以上。
45.《共产党》月刊
1920年上海法租界,中国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的机关刊物。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程,酝酿建党的重要纽带。16开本,每期约50页。刊物不标编印发行地址,广告启事假称广州发售。作者多为上海发起组成员,全用化名写作。
宣传内容:1)党建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运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俄共资料和列宁著作。
2)革命道路和党纲策略,社义、共党才能救中国。无产阶级联合建立俄布式的中共。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是革命夺权。批驳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1921停刊,共6期。
46.“三劳”工人小报—《劳动沪界》、《劳动京音》、《劳动穗者》
出版背景、基础、宣传宗旨、读者对象、编辑版式等都基本相同,被称为兄弟刊物。被工人群众报看作“喉舌”,解放“明星”。。出版表明马义传播和工运的结合,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事工人运动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