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9710-111
资讯中心
搜索

2021考研·政治十页纸毛中特第4讲习题

来源:中公考研网校 更新时间:2020年11月10日 18:14:19

实践出真知,做题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每天一个随堂练习,从容应对考研初试!中公考研网校老师为考研er准备了随课练习,快来看看吧!

随堂练习每日更新,答案都在老师讲的课程和政治十页纸里!政治十页纸里每个考点的具体内容就是对应随堂练习的答案,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课!

11.11直播课(公共课+专业课)预告合集>>

2021考研政治十页纸(报名听课) GO>>

百元好课1元GO>>(点击开启)

考点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作出战略部署。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对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集中概括。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由此可见,协商民主植根于我国社会土壤,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中央还先后印发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加强政党协商、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党的十九大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等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摘自 人民网(2020年1月2日)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2)我国应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考点11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摘自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9日)

材料2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见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目标提出后,党中央一直积极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细化部署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任务,直到在本次全会上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这是今后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遵循。

摘自 人民网(2020年11月3日)

(1)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考点12 社会治理

1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应坚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努力汇聚合力,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落细。

坚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全社会树立起担责、尽责意识。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激发群众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生动力,努力营造团结奋进、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的社会治理局面。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把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政府整合资源的行政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基层“小快准”的工作优势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把握好尽责和享有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坚持尽责应当享有、享有必须尽责,切实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落实到位,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的目标。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和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党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各项社会治理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系,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每个细胞,促进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到社区。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做细做实,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自治、法治、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合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1日)

(1)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如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lyr87722 】

共1页 当前第1页
考研暑期圆梦礼包
历年试题
考试大纲
备考计划
0元好课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
手机号快捷登录1
账号密码登录
本周热门直播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