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9710-111
资讯中心
搜索

2022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复习:《新闻学概论》要点整理(8)

来源:中公考研网校 更新时间:2020年12月31日 16:44:56

22考研人可以准备起来了,想要报考新闻传播学的考研人可以看看新闻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毕竟在新闻与传播专业中新闻学概论是一门需要记忆+理解的学科。对此,中公考研网校老师为大家整理“2022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复习:《新闻学概论》要点整理”,快来看看吧!

2022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复习:《新闻学概论》专业课详解

7、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第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利的国家权利成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其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相关执行人物上。

第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鼓励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8、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杂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第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下之分,好坏之别。

第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结果等。

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

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第二、引发舆论。

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考研备考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够收获满意的成绩!“2022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复习:《新闻学概论》要点整理”是由中公考研网校老师精心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研人!每天一个知识点,从容备考不慌张!

相关推荐

2022年考研资料包0元领

2022考研新闻与传播专属

2022在校生考研专属

在职人考研白皮书0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lyr87722 】

共1页 当前第1页
考研暑期圆梦礼包
历年试题
考试大纲
备考计划
0元好课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
手机号快捷登录1
账号密码登录
本周热门直播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