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需经历的六个阶段。
(一)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生产功能有限,一定条件下增长会存在。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与现代社会差别很大。
(二)起飞前准备阶段
特点: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家庭手工业和商业兴起,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资本市场开始发育,金融制度应运而生;区域发展,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国内外贸易扩张。
罗斯托认为,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化对以后的增长具有关键意义,为经济起飞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经济起飞阶段
• 特点: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地增长;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业领域的流动加速;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 罗斯托从主导部门和内在机制的角度,讨论了突破传统社会经济停滞状态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高积累率;二是培植区域主导产业;三是变革制度。
(四)成熟阶段
• 标志:技术上的成熟。
• 特点:新的主导产业部门(钢铁、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五)高额消费阶段
• 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导工业部门开始转移到生产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方面来,汽车工业成为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主导部门,标志着“高额消费阶段”的形成。这一阶段的经济特点主要是“服务型” 经济和“福利型”经济。
(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 耐用品边际效用递减,人们偏好文娱方面的享受→第三产业兴起
• 提供劳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部门替代了生产耐用消费品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
• 人类以生活质量的增进程度作为衡量区域是否成熟的标志。
二、如何选择区域的优势产业:
第一,对区域已经有的产业进行分析,识别出具有优势特征的产业。
第二,选择区外市场需求潜力大和要素优势的产业培养和扶持。
第三,对于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注重鼓励技术创新和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来培育新的优势产业。
第四,要在技术、产品的层次上进行细分,在产业组织上、企业经营上进行创新,从而发现优势的源泉。
第五,选择优势产业一定要有动态的观念。
三、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一是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引导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区域内外两个市场。
四是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
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三次产业划分为统计分析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内部结构演变确立了明确标准,为研究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