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集经济及其类型
聚集经济是 经济活动主体在产业集聚中获得的各种收益。聚集经济包括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聚集经济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产生:一是技术外部性,二是金融外部性.
2、聚集经济的源泉
共享效应、匹配效应、学习效应。
3、产业集群与地域合理规模
产业集群的概念: 波特给出的概念:特定领 域的相关企业、专业化程度高的供给者、服务提供者,以及隶属于相关产业的企业、相关的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而结成的相互竞争、 相互合作的关系。
地域合理规模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地域内每个企业的合理规模以及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二是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表现为某一产业的合理规模和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的合理与否。
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
标准一: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
标准二: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
标准三: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4、我国产业布局的趋势判断
①东部沿海仍是产业布局的核心地区,东西部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②沿海三大都市圈将继续主导中国产业布局,中西部城市群作用上升;
③四大板块的区域格局得到巩固,区域协调发展初步得到实现;
④经济带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⑤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与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5、以产业转移为动力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
调整布局指向,积极推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进一步推进产业在城乡和区域之间转移;
注重产业链转移,同时注重配套能力的建设;
推动大区域之间资金、技术与资源的分工与合作。
6、优化产业布局的主要对策
建立促进产业转移的差异化产业政策;
建立促进产业转移的要素激励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
促进工业布局的区域集聚和园区化;
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