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9710-111
资讯中心
搜索

2022考研333教育硕士知识点:外国教育史-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来源:中公考研网校 更新时间:2021年08月27日 16:47:27

2022考研大纲解析预约

2022考研人要开始复习专业课了哦!2022考研人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具有广阔全面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方法,尤其要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大纲所规定的教育学基本内容,才能轻松应对2022考研教育学。考研教育学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2022教育学考研:333教育硕士丨外国教育史知识点”相关2022考研教育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2022考研人有所帮助,快和中公考研网校一起来看~点击查看:333教育硕士各科知识点汇总>>

柏拉图(Plato,前 427—前 347)是古代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师从苏格拉底,著作《理想国》、《法律篇》。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堪称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三个里程碑。

一、教育实践—学园

学园是柏拉图于公元前 388 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 900 多年, 影响深远,其名称“阿加德米(academy)”也成为后世学术机构的统称。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传统,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中心, 对以后的中世纪教育和近代大学产生了影响。

二、理论基础—学习即回忆

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而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柏拉图给自己的认识论蒙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把思维、共相看成与外界无关的、存在于人的灵魂的内部,是唯心主义的解释。

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1. 教育目的

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2. 教育作用

促使“灵魂转向”,透过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看到真理、本质、共相,认识最高的理念—善。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实际就是转变看问题的立足点。

人的灵魂有三种成分:理性部分、无理性(欲望部分)、激情部分。用以思考推理的是理性部分;用以感觉爱、饿、渴的是无理性(欲望部分);激情部分是理智的同盟者和辅助者。通过教育,使理智在人的灵魂中起领导作用,激情起辅助作用,欲望接受领导,三者和谐的人就是正义的人。

3. 教育方法

寓学习于游戏,他反对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天性,是首倡者。

4. 教育过程

(1) 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的教育体系

①学前教育(0—7 岁),认为教育应由国家控制,国家应该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公养公育,其主要内容是做游戏、讲故事。

②初等教育(7—8 岁),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德育和美育,他对体操和音乐尤为重视。

③高等教育,分为意志教育阶段(18—20 岁),主要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和“四艺”, 即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发展智慧阶段(20—30 岁),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继续学习阶段(30—35 岁)和哲学王阶段(50 岁左右),最终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2) 特点

①以英才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国家领袖为最终目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lyr87722 】

共1页 当前第1页
考研暑期圆梦礼包
历年试题
考试大纲
备考计划
0元好课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
手机号快捷登录1
账号密码登录
本周热门直播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