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科目代码:950)考试大纲
一、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80分钟(3个小时),满分150分。
二、考试基本要求西方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要求考生:(1)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及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运用有关西方经济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分析社会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4)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经济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三、试卷内容及结构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占总分50%)1引论:西方经济学内涵,西方经济学的演变,重要的经济学流派观点及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及历史地位。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理论体系框架,需求、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供给、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需求弹性及其计算;供给弹性及其计算,蛛网模型。3消费者选择: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含义和变动,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最优的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确定性和风险。4生产函数:厂商的组织形式、本质和目标,生产函数及具体类型,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等成本线的理论与应用,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及扩展线,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5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和利润的概念,,短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产量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短期成本的分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总成本函数和曲线,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曲线的形状、位置移动,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曲线。6完全竞争市场:四种市场的类型、特征和条件,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短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三类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综合分析。7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供给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及政府管制,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价格领导模型、斯威齐模型等。8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原则,价格扩展线,劳动、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均衡工资的决定,地租决定理论,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的概念,资本市场的均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9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概念、存在性、实现过程,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交换、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效用可能性曲线、可能性定理、三种社会福利函数,效率与公平,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10博弈论初步:博弈论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应用原则,博弈的分类及各种博弈方式的应用,占有策略均衡,纳什均衡。11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寻租理论,政府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的管制,外部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失当的原因,纠正外部影响的政策,科斯定理,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公地的悲剧,公共选择理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对商品市场、保险市场、劳动市场,委托—代理。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占总分50%)12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及相关概念,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名义GDP与实际GDP。1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均衡产出的计量、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凯恩斯消费理论,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14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货币需求决定与利率决定,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两部门、三部门经济的IS-LM模型,总需求函数。15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的定义及推导,三种总供给曲线的定义及推导,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及现实解释。16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17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及理论演变。18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国际经济活动与比较优势理论,国际收支账户,国际收支平衡以及调节手段,汇率理论与汇率管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模型,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1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与内生增长),技术进步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技术进步与知识经济,内生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20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跨期消费决策模型,随机游走假说,货币需求函数及影响因素,货币需求理论。2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基本假设,新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生命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名义黏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22西方经济学与中国: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四、试卷题型结构主要题型有:判断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40分)、计算题(20分)、论述题(30分)和案例分析题(20分)。试卷满分为150分。命题学院(签盖):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