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9710-111
资讯中心
搜索

2022年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来源:中公考研网校 更新时间:2021年03月26日 14:20:07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是备考的地基,地基打牢才会有更好的上层建筑。中公考研网校特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一起来学~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

埃里克森受教于弗洛伊德,他同意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 但他对自我的划分不同于弗洛伊德,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于 “性”的方面,而是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

埃里克森既承认生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文化和社会)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他认为,心理问题出现是因为个体需要与社会要求不一致或出现对立导致的。

(一)理论内容

(X:2007、2008、2014、2016)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 8 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 婴儿期(0-1.5 岁)

主要任务: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在这一阶段,亲子关系(依恋)对儿童信任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 儿童早期(1.5-3 岁)

主要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在这一阶段,渴望探索新的世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自主感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自主感主要是指能力方面,感受到自己对环境是有控制能力的。在这一阶段,对儿

童的教养方式是创造安全环境,让儿童进行自由探索。

3. 学前期或游戏期(3-6/7 岁)

主要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在这一阶段主导活动是游戏,并通过游戏和自居获得性别角色,获得责任感。

主动感包括两个方面:“雄心”和责任感。儿童的主动感主要通过游戏来实现。这一阶段是培养个体成就动机的关键时期。

4. 学龄期(6/7-12 岁)

主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学校学习和与同伴进行交往,同伴交往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

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成熟,对自我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所以在这一阶段尽量以表扬为主,避免批评,以防形成特质性自卑。

5. 青年期(12-18 岁)

主要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埃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这一阶段的主导活动也是学校学习和同伴交往。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的形成、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

青春期,自我意识分化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6. 成年早期(18-30 岁)

主要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关系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发展较好表现为乐于与他人交往,感到和他人相处具有亲密感。否则被排斥在周围群体之外,疏离于社会而感到孤独寂寞。

7. 成年中期(30-60 岁)

主要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一阶段,主要是养育下一代;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新事物或思想。通过重要事件养育子女,发展较好能够关爱家庭,支持下一代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否则,产生颓废感,生活消极懈怠。

8. 老年期或成年晚期(60 岁至死亡)

主要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发展较好可产生

自我接受感和满足感,安享晚年;否则,固着于成年往事,在绝望中度过余生。

(二)教育启示

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所有入学的儿童都相信自己能学会,他们满心期望在学校里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可以向儿童提供他们参与社会所需的工具,设置有调整型的任务,同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这一危机。

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教师在中学阶段要积极帮助学生处理好角色混乱危机,顺利获得同一性,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要以成人的方式来对待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不把他们当做“孩子”看待,予以充分的尊重,保证他们的自尊心,给以明确指示,让青少年独立完成任务,注意青少年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

(X:2009)

(一)理论内容

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来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0-9 岁)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把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

阶段 1: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权威,逃避惩罚。

阶段 2:天真的利己主义定向: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水平二:习俗水平(9-15 岁)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

要想拿下硕士研究生考试,习题、资料题是你备考路上必不可少的武器,点击下方图片获取更多考研备考资料

11.png

相关推荐

2022考研教育学全程进阶班

2022考研333教育综合全程进阶班

2022考研教育学定向全科直通车

2022考研“在职人”英语一专属班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mhf80817 】

共1页 当前第1页
考研暑期圆梦礼包
历年试题
考试大纲
备考计划
0元好课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
手机号快捷登录1
账号密码登录
本周热门直播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