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共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3列,构成足的后部,不仅负重而且传递压力。后列包括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骨。中列为足舟骨,位于距骨前面,其内下方的隆起,称舟骨粗隆,是测量内侧纵弓高度的骨性标志。前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距骨几乎占据全足的一半,与下肢支持负重功能相适应,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的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足舟骨前方与3块楔骨相关节,外侧的骰骨与跟骨相接。
(2)跖骨共5块,属长骨,其形状和排列与掌骨大致相当。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每块跖骨从近侧到远侧可分为底、体和头。
(3)趾骨共14块,属长骨,由内侧向外侧排列,分别是第1-5趾骨。除拇趾为2节外,其他各趾均为3节,比指骨粗壮,构成足的前部。